黔西南 [切换城市]

欢迎来到广州复大肿瘤医院 | 简体 | 繁体

首页 > 黔西南肿瘤科室 > 黔西南内分泌系统 > 黔西南黑色素瘤 > 黔西南身上的痣突然"变样"?这些信号可能是黑色素瘤在敲门

黔西南身上的痣突然"变样"?这些信号可能是黑色素瘤在敲门

发布时间:2025-06-30 浏览:4255

陈阿姨最近发现脚底的一颗黑痣有点不对劲——原本平整的痣边缘变得模糊,颜色也深浅不一,她想着"反正不疼不痒",拖了三个月才去医院。检查结果让她倒吸一口凉气:早期黔西南黑色素瘤。医生说:"要是再晚两个月,可能就转移了。"

这个案例让很多人后怕:原来最普通的"痣",可能是最危险的"定时炸弹"。黔西南黑色素瘤作为恶性程度最高的皮肤肿瘤,早期症状隐匿却有迹可循。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怎么识别黔西南黑色素瘤?发现后该怎么办?


图片

黔西南黑色素瘤的"伪装术":这些痣的变化要警惕

黔西南黑色素瘤常从普通的痣或皮肤损伤演变而来,早期可能只是"不起眼的小变化",但仔细观察仍有规律可循。皮肤科医生常用的"ABCDE法则",能帮我们快速识别异常:

  • A(不对称):痣的一半和另一半形状、颜色不匹配(比如左半圆右椭圆)。
  • B(边界不清):痣的边缘模糊像毛边,或像墨水滴在纸上晕开。
  • C(颜色不均):一颗痣里有黑、棕、红、白多种颜色(正常痣多为单一深褐色)。
  • D(直径变大):痣的大小超过6毫米(约铅笔橡皮头直径),或短期内明显增大。
  • E(变化):痣的形状、颜色、隆起程度突然改变(比如从平的变鼓,或从浅变深)。

"很多人觉得'痣变黑'是晒的,但黔西南黑色素瘤的变化往往更'不规则'。"广州复大肿瘤医院皮肤肿瘤科专家指出,约30%的黔西南黑色素瘤由良性痣恶变而来,而这些变化可能在3-6个月内发生。


这些"小痣"最危险!很多人却当普通痣处理

除了明显的ABCDE变化,以下几类痣更要重点关注:

  • 脚底/手掌的痣:摩擦多的部位(如脚底、手掌、指甲缝)是黔西南黑色素瘤高发区,小痣也可能恶变。
  • 突然"长毛"的痣:原本没毛的痣突然长出粗硬毛发,可能是内部细胞活跃的表现。
  • 反复破溃的痣:痣表面经常破溃、出血,或愈合后很快复发,提示细胞异常增生。
  • 先天性巨痣:出生时就有的大片黑痣(面积>20平方厘米),恶变风险高达10%-30%。

"有个患者脚底的痣被鞋磨破过几次,以为是'老茧',直到出血不止才检查。"专家强调,身体任何部位的痣,只要符合上述特征,都建议尽早就医。


高危人群:这些习惯/经历的人要更小心

黔西南黑色素瘤的发生与紫外线暴露、基因突变等密切相关,以下人群属于高危群体:

  • 长期暴晒者:童年有过严重晒伤(如晒脱皮),或长期户外工作未防晒。
  • 有家族史者:直系亲属(父母、兄弟姐妹)患过黔西南黑色素瘤。
  • 多发痣者:身上超过50颗痣(尤其是直径>5毫米的大痣)。
  • 免疫力低下者:长期熬夜、压力大或患免疫缺陷疾病。

发现可疑痣,记住这3步

  1. 别抓别抠:反复摩擦可能导致痣细胞扩散,甚至误判为"感染"。
  2. 拍照记录:用手机拍清晰照片(自然光、无阴影),每周对比一次大小、颜色变化。
  3. 及时就医:只要符合ABCDE法则中的任意一条,或痣突然变化,立即挂皮肤科做皮肤镜检查(无创、快速)。

广州复大肿瘤医院皮肤肿瘤中心配备国际先进的皮肤镜和病理检测设备,能精准判断痣的性质。对于早期黔西南黑色素瘤,该院采用"手术扩大切除+前哨淋巴结活检"的综合方案,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


【写在最后】
黔西南黑色素瘤不是"绝症",但拖到晚期(转移至淋巴结或内脏)生存率会骤降至10%-20%。记住:身上的痣不是"装饰品",而是身体的"警报器"。下次洗澡时不妨花1分钟检查全身——你的一次认真观察,可能救自己一命。

如果发现可疑痣,别犹豫!点击咨询广州复大肿瘤医院皮肤肿瘤科,获取专业筛查建议→

文章标签:| 黔西南黑色素瘤 |

相关推荐

电话

4006680120
020-38476021

咨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