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鼻咽癌”频繁出现在健康类热搜榜上——#鼻咽癌早期症状易忽略#、#EB病毒与鼻咽癌的关系#、#广东为何是鼻咽癌高发区# 等话题引发热议。这种被称为“广东癌”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南方(尤其是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发病率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呈现年轻化趋势。许多患者在确诊时已错过治疗时机,核心原因在于早期症状与鼻炎、感冒高度相似,极易被忽视。
“门诊中经常遇到患者,长期鼻塞、回吸性涕血,以为是‘上火’或‘慢性鼻炎’,拖到颈部摸到肿块才来检查,结果已是中晚期。”广州复大肿瘤医院的头颈肿瘤专家提到。那么,鼻咽癌究竟有哪些典型表现?如何抓住早期信号?确诊后该如何科学治疗? 本文将一一解答。
鼻咽癌的早期症状往往隐匿且非特异性,但若反复出现以下表现,需提高警惕:
肿瘤可能压迫或侵犯咽鼓管(连接中耳与鼻咽的管道),导致中耳腔压力异常,引发 单侧耳鸣(类似“蝉鸣音”或“嗡嗡声”)、传导性听力下降。患者常误以为是“年纪大了耳朵不好”或“中耳炎”,但普通中耳炎多伴耳痛、流脓,而鼻咽癌相关的耳部症状通常无急性炎症表现。
约 70%的鼻咽癌患者确诊时已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表现为颈部(尤其是下颌角后方、耳垂下方)无痛性肿块。这类肿块通常 质地坚硬、活动度差(不易推动)、短期内快速增大,与炎症引起的“红肿热痛”淋巴结肿大明显不同。
当肿瘤侵犯颅底骨质或神经时,可能引发 单侧持续性头痛(多为颞部、顶部隐痛),或伴有面部麻木、复视(看东西重影)、视力下降等症状。这些表现容易被误诊为偏头痛或神经衰弱。
鼻咽癌的发生是 遗传、环境、病毒感染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人群需格外关注身体信号:
“有位潮汕地区的患者,家族中已有两位长辈患鼻咽癌,他长期吃自家腌制的咸鱼,近半年反复出现回吸性涕血和耳鸣,起初以为是‘老毛病’,直到颈部摸到肿块才就医——最终确诊为局部晚期鼻咽癌,所幸通过规范治疗控制住了病情。”医生提醒,高危人群建议每年做一次 鼻咽镜+EB病毒抗体检测。
鼻咽癌对 放疗极其敏感,早期患者通过单纯放疗即可达到根治效果,中晚期则需结合化疗、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目前临床常用方案包括:
由于鼻咽位置深、周围毗邻重要器官(如脑干、视神经),手术难以完全切除,而 放射治疗(尤其是精准调强放疗IMRT)能精准聚焦肿瘤,最大限度保护正常组织,早期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
对于局部晚期或已转移的患者,常采用 放疗+化疗(如顺铂) 的联合方案,或靶向药物(如EGFR抑制剂)精准阻断肿瘤生长信号。近年来,免疫治疗(如PD-1抑制剂)也为复发/转移患者提供了新选择。
鼻咽癌治疗需根据肿瘤分期、患者身体状况制定综合方案,头颈外科、放疗科、肿瘤内科、影像科等多学科专家联合会诊(MDT),能让疗效最大化、副作用最小化。
“广州复大肿瘤医院在鼻咽癌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经验,尤其是针对局部晚期患者,通过精准放疗联合靶向/免疫治疗,显著延长了生存期;对于治疗后复发的患者,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二次放疗或微创干预方案。”专家强调,早发现、规范治是关键——早期鼻咽癌患者经过正规治疗,多数能回归正常生活。
A:家族聚集现象确实存在(与遗传易感性相关),但并非直接遗传疾病。有家族史的人群通过定期筛查(如鼻咽镜+EB病毒检测),能早期发现问题。
A:不一定!约90%的健康成年人曾感染过EB病毒(可能表现为隐性感染),只有持续高滴度抗体阳性+相关症状时,才需警惕鼻咽癌可能,需进一步做鼻咽镜或活检确诊。
A:放疗可能引起口干、口腔黏膜炎(可通过含漱康复新液、补充水分缓解),化疗可能导致恶心呕吐(医生会开具止吐药)。广州复大肿瘤医院的多学科团队会全程监测副作用,及时调整方案减轻不适。
若属于高危人群(南方地区居民、有家族史、长期吃腌制食品),建议 每年做一次鼻咽镜检查+EB病毒抗体检测;若出现反复鼻塞、涕血、耳鸣等症状超过2周,别自行判断为“小毛病”,尽早到正规医院排查。
记住:鼻咽癌并非“不治之症”,早期发现的患者通过规范治疗,5年生存率超90%!广州复大肿瘤医院以精准放疗和多学科协作模式,为患者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助力战胜疾病。
📞 咨询电话:020-38476021(专业团队解答筛查与治疗疑问)
🏥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棠德西路2号 | 海珠区聚德中路91、93号(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医保定点单位)